close
這天午後我們來到了
這個充滿日式風味的檜意森活村
這裡假日人還滿多
街頭藝人駐唱
仿彿置身日式場景的檜意森活村
接下來就來看阿里山火車舊站
日治時代日本人在1899年發現阿里山森林,蘊藏量足夠執行伐木計劃80年;
於是建了阿里山鐵道,台灣上等檜木、扁柏轉運到日本及台灣平地蓋神社,同時供應給關東、關西、九州的造船業,
運材鐵道終站設在嘉義北門,日本人稱車站為驛,所以這座木作車站就稱作北門驛。
北門驛不同於阿里山沿線車站,因為林務管理、鐵路機械維修以及製材需要,
從北門驛延伸的廣大腹地設了營林所、北門修理工廠、嘉義製材場、大如湖泊的貯木池,
林業與鐵道繁榮了嘉義,北門驛一帶曾是全台灣最大的木材交易市場。
從阿里山運下木材,木材商人帶著丈量的尺,交易就可以搞定,
轉運業早期還是由牛車將原木載到工廠,從原木到零售建材,
於是造就林森路整條木材店的盛景。從進出口到批發零售,
木材業匯集了不只嘉義的在地人,還有雲林、嘉義縣沿海來經商打工的人,
全省林業及建築相關商人也必須來嘉義採買,
木材業的商機加上外地人口,附近多了旅館、餐廳、酒家;,形成木材業的繁華商圈。
資料來源:阿里山北門驛官網
全站熱搜